鄉(xiāng)村振興,鄉(xiāng)風文明是保障。近年來,車道鎮(zhèn)安掌村堅持黨建領航,以“孝善”穿針引線,探索推出了“紅黑榜”“紅白理事會”“孝老助殘便民食堂”等有效舉措,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,做好“德治”文章,引導全村群眾更新思想觀念、革除陳規(guī)陋習,實現村風民風根本好轉,2022年,該村也被確定為鄉(xiāng)村建設行動縣級示范村。
黨員示范,引領文明新風尚
新時代引導群眾“移”什么風、“易”什么俗,必須要讓老百姓充分理解,才能萬眾一心,群策群力。安掌村充分發(fā)揮黨員干部示范帶動作用,以“黨建+”的模式推動移風易俗,建立黨員、村組干部婚喪事宜報備制度和移風易俗承諾制度,接受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監(jiān)督,使黨員干部等“關鍵少數”在推動移風易俗方面走在前、做表率。在此基礎上,該村借助黨支部網格化管理優(yōu)勢,依托每個網格黨小組內成立的政策宣傳、產業(yè)發(fā)展、就業(yè)服務、文明新風、愛黨崇德5個功能型服務小分隊,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宣傳宣講活動29場次。同時,在村部廣場建立文化展示墻、鄉(xiāng)風文明宣傳欄、村規(guī)民約展示墻等宣傳陣地,對村民進行直觀、形象的宣傳教育,將移風易俗理念厚植于百姓心中。
紅白理事會,“理”出文明新風貌
陳規(guī)陋習,在農村根深蒂固,治理這些頑疾,必須下真功夫。安掌村充分利用村民自治資源,將移風易俗的內容和要求納入村規(guī)民約,健全完善紅白理事會章程,明確了村民辦理紅白事的申報辦理流程、理事包聯及獎懲規(guī)定,并公開上墻,做到有章可依。采取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選舉方式,選舉老黨員、老干部、老軍人、老教師、老模范以及致富能人等新鄉(xiāng)賢擔任紅白理事會成員,積極倡導“婚事新辦、喪事簡辦、其他喜慶事宜不辦”等文明新風,特別是通過全程介入該村的白事并進行監(jiān)督評議,使得越來越多的群眾對老人生前膝下的孝子孝女點贊,“厚葬”風光不在,喪事簡辦的新風正氣相沿成習、約定俗成。
道德“紅黑榜”,“曬”出文明新氣象
為了提升村民自覺踐行新風尚意識,安掌村堅持以德治強教化,以自治強活力,全面推行村民自治“紅黑榜”,以“榜”塑人心、以“榜”扶正氣、以“榜”聚人氣、以“榜”立規(guī)矩,在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,制定了“紅黑榜”制度,并將其納入村規(guī)民約。通過定期組織村干部、紅白理事會成員、黨員和群眾代表等開展一次道德評議會,對家庭和睦、孝老敬親、勤勞致富、移風易俗等方面的先進典型,通過曬“紅榜”進行宣傳弘揚;對于不盡孝道、庭院環(huán)境臟亂差、賭博敗家、大操大辦、好吃懶做、不守信用等負面典型掛上“黑榜”公開曝光警示,鎮(zhèn)村干部和黨小組文明新風小分隊幫助其限期整改,經勸導有改的,設立“道德進步榜”進行表揚,勸導教育無效果的則取消其評先評優(yōu)資格和相關資助政策。“通過一“紅”一“黑”,激勵村民在鮮明對比中找差距、知榮辱,借助輿論影響革除陳規(guī)陋習,弘揚社會正能量。據統(tǒng)計,該村道德“紅黑榜”實行以來,村民登紅榜”達到56多人次,上“黑榜”7人次。
孝老“小食堂”譜寫文明新畫卷
安掌村堅持把孝善養(yǎng)老提高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有效銜接鄉(xiāng)村振興的高度來謀劃推動,積極銜接爭取幫扶單位支持,在村街道建設孝老助殘便民食堂,食堂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,對企業(yè)給予免房租、免水電費的利好政策,鼓勵正常經營,為全體村民提供就餐服務。同時,整合幫扶資金、捐贈資金等設立孝老助殘基金,以補貼餐費的形式,鼓勵親屬帶老年人、殘疾人到飯店用餐,對于80歲以上高齡老人及重度殘疾人,給予餐費全價補貼;對于70至79歲的老年人就餐,給予餐費半價補助;對于其他分散特困供養(yǎng)對象、殘疾人,給予餐費20%補貼;對于村內村民陪老人用餐、給老人過生日,給予餐費20%補貼;對于其他村民和小學生陪讀家長,給予餐費10%補貼,以此不斷推動形成孝老、關幼、助殘、愛親的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。
選樹典型,提升文明新高度
先進的引領力量是無窮的。安掌村秉承“點亮一盞燈,照亮一群人”的理念,積極開展“身邊好人”“道德模范”“十星級文明戶”“最美家庭”“創(chuàng)業(yè)致富帶頭人”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,通過自主申報、村民評議等多種形式,從群眾中選出29名具有廣泛群眾基礎、強烈感召力的先進典型。同時,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作用,常態(tài)化開展感恩故事分享會、給老黨員過生日、先進典型表彰、孝老聚餐、春節(jié)晚會、文明祭掃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,教育引導群眾崇德向善,在全村營造起了弘揚美德、破除陳規(guī)、崇尚節(jié)儉、向善向德、互幫互助的濃厚氛圍,助推移風易俗入腦入心、落地生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