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隴東報數字報

  • 掌中慶陽客戶端

首頁 >
【慶陽五絕】道情皮影:影繹古今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開微信,點擊 “ 發(fā)現 ” ,使用 “ 掃一掃 ”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
《鹿鶴同春》 魏鋒征攝

慶陽民俗文化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,底蘊豐厚,風格鮮明,燦爛多彩,獨樹一幟。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“慶陽五絕”——香包、剪紙、刺繡、道情皮影、隴東民歌更是譽滿天下。從2002年開始,慶陽市以豐富的傳統民間民俗文化為基礎,通過成功舉辦香包民俗文化節(jié),打造了慶陽五絕名片,培育了骨干民俗企業(yè),造就了民間藝術人才,興起了民俗文化產業(yè),開拓了廣闊銷售市場,極大地提高了慶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。慶陽市先后獲得中國民俗學會和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“香包刺繡之鄉(xiāng)”“民間剪紙之鄉(xiāng)”“皮影之鄉(xiāng)”“窯洞民居之鄉(xiāng)”“荷花舞之鄉(xiāng)”“周祖農耕文化之鄉(xiāng)”等十多項命名,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“全國文化產業(yè)示范基地”,2011年“慶陽香包繡制”“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戲”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所在公司被文化部命名為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”。

慶陽五絕之一的道情皮影,以優(yōu)美婉轉的道情音樂唱腔、精湛的皮影制作和表演著稱。俗稱 “唱牛皮燈影子”,即用牛皮刻成的各種場景人物,用燈影照在“亮子”(幕布)上表演,一般演唱班子三五人不等就可,題材不一而足。

1987年,由著名皮影藝人史呈林、謝正禮等6人組成“中國甘肅民間道情皮影藝術團”赴意大利進行訪問演出,使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藝術第一次走出了國門,被國外友人譽為“來自東方魔術般的藝術”。

2003年10月,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被文化部列入首批“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”10個試點項目之一。2007年,文化部將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列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預備名錄。

道情皮影作品欣賞

《后花廳》  張新合 攝

《皇帝出行》 魏鋒征

《斷橋》  魏鋒征

《蛟龍駒》  趙彩霞 攝

《金山寺》 魏鋒征

《八仙過?!? 俄少飛 攝  

《三英戰(zhàn)呂布》  俄少飛 攝

《帥賬》   趙彩霞 攝

《坐堂》 魏鋒征

《頭梢——生角、凈角》  魏鋒征

道情皮影異彩紛呈

2005年12月25日,在道情皮影普查時拍攝的”一驢馱“。通訊員 樊九宵 攝

2009年7月3日,群眾觀看道情皮影。慶陽融媒特約攝影 張步農 攝

2010年9月26日,木缽鎮(zhèn)韓洼子村道情皮影戲韓家班騎摩托車下鄉(xiāng)演出。慶陽融媒特約攝影 張永鑫 攝

2011年8月30日,環(huán)縣第三屆道情皮影民俗文化節(jié)開幕式演出。慶陽融媒特約攝影魏鋒征

2012年1月21日,春節(jié)期間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藝術團第十次出國赴新西蘭交流演出。慶陽融媒特約攝影 張永鑫 攝

2013年6月23日,皮影雕刻藝人在戶外展示皮影工藝品。通訊員 文璟 攝

2018年8月31日,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藝人在演出時通過快手直播。通訊員 耿改琴 攝

道情皮影演繹傳承。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

道情皮影展廳。慶陽融媒記者 趙彩霞 攝

觀看皮影戲。魏鋒征

國家級傳承人高清旺的妻子、女兒也跟著雕刻皮影。通訊員 文璟 攝

皮影雕刻。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

皮影雕刻傳承。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

皮影著色。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

皮影進課堂。慶陽融媒特約攝影 張永鑫 攝

皮影戲表演傳承。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

皮影戲演出。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

皮影演繹。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

皮影著色。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

雙手對舞百萬兵。通訊員 文璟 攝

夜間窯洞皮影演出。通訊員 文璟 攝

編輯:吳樹權
相關稿件
看一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,成人毛片在线视频,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,四虎成人免费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