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張仲永
一本書,是一個智慧的世界。一本好書里,有照亮心靈的陽光。
小時候,哥哥每天放學回來,捧著課本朗讀“日月水火,山石田土,丈尺寸,圓角分,上中下,大小多少”,我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。從那時起,我就喜歡上了讀書。
20世紀六七十年代,生活困難,除了課本,沒有多余的錢買筆墨紙張,我們這些孩子就在操場上給自己劃一塊“自留地”,用小木棍在地上寫字詞句和算式,種著文化的“莊稼”,蘸著水在磚頭上練習寫大楷。只要熱愛,任何困難也無法阻擋我們的學習熱情。
那時候,可以閱讀的書籍非常有限。同學之中,誰有一本小人書或者一本小說,就千方百計借來閱讀。有一次,我用一把木頭手槍做交換,從同學那里借來一本《水滸傳》,被叔叔看見借了去,過了十多天,我到叔叔家取書,發(fā)現(xiàn)那本《水滸傳》的背面已被叔叔撕掉兩頁半卷了旱煙,我只好星期天上山挖藥材,賣掉,照價賠償給同學。最令我痛心的是,1967年,曾祖父留下的兩箱舊書籍,被叔父填進火炕里燒了。有了這樣一些痛苦經(jīng)歷,我便對讀書格外珍重。
那時父親是生產(chǎn)隊的羊倌,每當寒暑假,母親就命我接替父親去放羊,讓父親維修農(nóng)具,編糞筐。
放羊很枯燥,得成天跟著羊群滿山轉(zhuǎn),不能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,我感到郁悶和孤獨。放羊的時候,我就背上書包,把羊群趕到草場寬闊的山頭,羊群吃草,我抽空讀書,漸漸地,體會到了放羊讀書的好處。有段時間,我借來一本大學《語文》,如獲至寶,王安石的《桂子香·金陵懷古》很是提神:“正故國晚秋,天氣初肅。千里澄江似練,翠峰如簇,歸帆遠棹殘陽里……”當夕陽把金色的霞光灑滿山梁,瞭望綿綿群山如滾滾波濤,我站在山頭上,仿佛站在浩浩長江之上,目光和遐思遙接天涯,無比遼闊。
夏季,在門前老榆樹下,沐著融融月光,聞著淡淡麥香,聽著此起彼伏的蛙聲蟬鳴,讀“明月別枝驚鵲,清風半夜鳴蟬。稻花香里說豐年,聽取蛙聲一片”,那種田園入畫、生活入詩的美感,叫我格外熱愛這片生我養(yǎng)我的鄉(xiāng)土,仿佛血管里流淌的都是滾滾麥浪和蟬聲鳥鳴。
有人說,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莎士比亞說:“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(yǎng)品,在生活里沒有書籍,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;智慧里沒有書籍,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。”后來工作了,我將閱讀、寫作與工作緊密結(jié)合,工作和寫作獲得了極大進步,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稱贊。
我的許多疑惑與不解,都是在書中找到答案的。我深深體會到,讀書未必能成名,但一定能獲得高雅的人品。是持之以恒的閱讀,淬煉掉了我自性中的浮躁和狹隘,使我變得遼闊起來,讀書使我的思想脫胎換骨,獲得了一次次新生。
人生是江湖,知識是航船,書籍是加油站。書中有智慧的火種,書中有溫暖的陽光。是讀書提升了我的能力,給了我戰(zhàn)勝各種困難的力量,增加了我不斷前行的底氣。人生如棋,要懂規(guī)則,只有讀書,才能將人生這盤棋下得有聲有色。
今天的世界,數(shù)字信息化加速演進,競爭更加激烈,不讀書學習,就會能力匱乏,就會被動挨打。
愿我們在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,保持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,為國家的繁榮發(fā)展,貢獻智慧和力量。愿每個人越讀書越智慧,越讀書越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