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隴東報數字報

  • 掌中慶陽客戶端

首頁 >
米秀濤 | 行走南佐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開微信,點擊 “ 發(fā)現 ” ,使用 “ 掃一掃 ”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
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   

小孩子最天真,小時候我覺得黃土高原就是家鄉(xiāng)這一片天地,后來聽到了一首歌《黃土高坡》,便想著,陜北也應該是黃土高原了。隨著自己漸漸長大,心里那黃土高原的范圍也在不斷變大,黃土高原大致是個長方形的區(qū)域,東倚太行山西至日月山,長度超過了一千公里,南依秦嶺北靠長城,跨度超過了七百五十公里,如果再往大了說,廣義上的黃土高原更為廣闊。

在隴東黃土高原上有一塊小塬面,那里便是我的家鄉(xiāng),它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,沒有什么特別之處。但在地理學上,它卻名聲在外,是成千上萬黃土塬面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。最典型的黃土高原在隴東地區(qū),而隴東黃土高原的代表當屬董志塬?!半]”即是隴山,這是古時候的叫法,就是現在的六盤山,隴東是甘肅省在六盤山以東的區(qū)域。董志塬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、留存面積最大的一塊黃土塬面,有“天下黃土第一塬”的美稱。

南佐是董志塬上的一個小村莊,距離我家不過十幾公里的路程,幾十年來我卻從未去過。聽母親講,小時候哥哥領著我去姨娘家,走岔了路,曾到過那里。我已經記不得這回事了,再說也不是有意要去,自然不能作數。前幾天,看到一條關于南佐遺址的新聞報道,勾起了我探訪這位鄰居的興趣。不知道為什么,我覺得“南佐”這個名字很有詩意,給人第一感覺應該是個有故事的地方。之前我讀過一些介紹慶陽各地地名由來的書籍,南佐村所在的后官寨鎮(zhèn),相傳很早以前有后姓人在這里建寨居住進行管理,“管”與“官”同音,便有了這個名字??上?,沒有提及“南佐”的由來。來這里之前,我特意翻閱了相關書籍、瀏覽了網頁,卻未能如愿,沒能找到答案。

暮春的午后,已是烈日炎炎燥熱升騰,幸好有云朵善解人意,一塊塊如同接力一般遮住了太陽,一陣微風吹來,涼爽沁人。汽車行駛在柏油路上,一片片翠綠的麥田奔入眼簾,和我們撞了個滿懷,打翻了大自然的調色板,油菜花肆意地流淌,所到之處被染成了片片金色。綠色和金色之間點綴著一些土黃色,有人在上面干農活,衣領上浸著汗?jié)n,衣服上沾著泥土,帽檐下露出了黝黑的臉龐。南佐緊挨著慶陽城,卻和董志塬上許許多多的村莊一樣,樸實而平凡。

來南佐,主要想看一看南佐遺址。走進大門,一組先民狩獵的雕塑映入了眼簾。由于風雨侵蝕,片片點點褪掉了顏色,半沒在荒草叢中,四周寂靜無聲,顯得格外冷清??粗唏g陸離的雕塑,一股復雜的情緒涌上了心頭。近些年,在市場浪潮的沖擊下,很多人將注意力聚焦到了經濟利益上,將賺錢奉為人生信仰。就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有一群人卻選擇了不賺錢甚至還要貼錢的事業(yè),他們放棄了城市里五光十色的生活,與一盞孤燈為伴,常年堅守在這近乎廢棄的崖莊院里。要讓這荒草叢生的莊院引起人們的注意,如同在荒野里開路一般艱難,沒有毅力絕然做不成這樣的事情。寒來暑往,溝畔的荒草年年生發(fā)年年枯黃,他們忙碌的身影從未離開過,開出了一片簡陋卻充滿希望的世界。我們素未謀面,我只是聽說過他們保護遺址的故事,但這并不會削弱我心中的敬意。此刻,他們或興奮或疲憊的神情在我的腦海里一一劃過,我想到了一個詞“情懷”,如果沒有百分之百的熱愛,如何能幾十年如一日專心致志做一件事呢?如何能在這充滿誘惑的紛紛擾擾里堅持下來呢?為了表達我的敬意,請允許我喚作他們“南佐人”。

順著坡道走下來,墻壁上是仰韶晚期白灰地面遺跡。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(qū)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,距今約七千到五千年,從晉豫陜交界地帶向四周輻射,最西邊到了甘肅和青海的接壤地帶,以河南仰韶村遺址最具有代表性。南佐遺址在時間和空間軸上都屬于仰韶文化的遺址范疇。九千年前,我國先民在世界上最先使用石灰,將其涂抹在墻壁和地面上,起到加固與美觀的作用,相當于今天的水泥,到了南佐時期技術已經相當成熟??赡苁秋L雨侵蝕的緣故,我仔細看了很久,沒有找到清晰的白灰層界線。坡道另一側是斷崖剖面遺跡,這是北京大學趙化成教授團隊挖掘時形成的一個地層剖面。南佐遺址發(fā)現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,1984年到1996年間進行了多次發(fā)掘,剖面遺跡是1985年挖掘時形成的,當時為了給學生們更直觀地講解文化分層,在地層分界線上勾了些劃痕。我是個地地道道的門外漢,仔細觀察了很久,也沒能看出個門道來。我覺得石灰地面遺跡和地層剖面是南佐遺址的魅力所在,沉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。在不破壞遺跡的前提下,可以采取一些技術手段,使其更直觀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,便于像我這樣的門外漢去觀察和理解。

帶父母來這里游玩,的確有些難為他們。母親說這里和我家的老莊子差不多,門前壑大溝深,院里長滿了荒草,破破爛爛沒有什么好看的景色。失望之情溢于言表??床欢z址,他們轉悠著去看院子各處的石獅子。隴東人把這樣的石獸叫“護莊獸”,擺在家里鎮(zhèn)宅祛病。這么多石獸應該是從民間收集來的,平時我對這些物件挺感興趣,今天來這兒卻不是為了看它們。我在幾孔窯洞前停下了腳步,這里有幾組雕塑,再現了南佐先民燒制陶器、捻線織布、舂糧做飯和交換物品的情景。南佐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碎片,可見那時的先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制陶技術,陶器已經成為他們祭祀和生產生活的重要器具。最近這次發(fā)掘,修復出了一個高70厘米、腹徑78厘米的彩陶缸,算得上我國的“彩陶之王”。這里發(fā)掘出了數量眾多的紡輪和骨針。聽說遺址陳列館里有一個陶人,身上有服裝樣式的花紋。由此可以想象,南佐先民已經能夠捻線織布,甚至能做出帶有漂亮圖案的衣服。食能果腹衣可蔽體,先民們生產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,如果還有剩余,他們會拿來交換。從考古成果來看,南佐先民交流的范圍之廣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。南佐遺址出土的黑陶,工藝技術竟然與良渚文化很接近,有些白陶的涂層里居然有海洋結晶成分。我習慣以現代文明為參照,自以為是地認為史前先民都是野蠻落后的群體,不承想南佐先民的交流范圍可能到了錢塘江周邊和山東沿海地區(qū)。這著實超出了我的想象和認知,也給我提了個醒,要多行路多讀書,打碎腦子里那些陳舊的“壇壇罐罐”。

一孔窯洞上方的崖壁上,裸露著一大片黑色土層,同周圍的黃土形成了鮮明對比,看起來很醒目。這是些碳化物,距今有4700多年了,在里面發(fā)現了稻殼和稻粒,這里應該是南佐先民儲存糧食的地方。南佐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水稻,足足有幾百萬粒,時間如此久遠肯定會有損失,所以當時的實際數量一定遠遠大于這個數字?,F在的慶陽,只有合水縣太白鎮(zhèn)周邊能種水稻,在這干旱少雨的西北腹地,能見到水稻確實很稀罕,每次路過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外,有時會停下車去稻田邊走一走。誰曾想,四五千年前,黃土大塬上很可能已是稻花飄香稻浪滾滾了??粗矍斑@團黑色,仿佛打開了一扇時光之門,帶著我走向了歷史的深處。這一刻,空間被對折了起來,我從當下穿越到了南佐時代,遇見了那個空間的自己,他身著獸皮長發(fā)披肩,揮舞起棍棒,吶喊著追趕野豬。我們看到彼此的那一刻,都愣在了原地,“故友”重逢自是激動不已,卻又不敢相信不知所措。許久,我們相視一笑,在同伴的召喚聲中,他揮手離別轉身而去。看著逐漸模糊的身影,我鄭重揮手依依作別……一片金色的光散下來,光影變幻,我站在了南佐先民們的身邊,四季更迭猶在一時之間,看著他們插秧種稻、收割打場、運糧入倉……幾千年的碳化過程,猶如按了快進鍵一般,金黃色、棕色、褐色、灰色,漸漸凝固成了眼前的這一團黑土。

崖面上邊是成片的農田,欄桿圍起來的區(qū)域正在進行發(fā)掘,從2021年開始,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中國人大、西北工業(yè)大學和蘭州大學,對這里進行新一輪次的考古發(fā)掘。一群學生模樣的人正在參觀,我想跟著人群進去看看,無奈被擋在了門外,只能隔著欄桿向里張望。門口立著一個牌子,上面是南佐遺址示意圖,宮城是遺址的核心區(qū)域,以一個大型夯土墻建筑為中心,考古人員給它命名為F1,大概就是正在挖掘的這塊地方,它與我國宮殿的鼻祖——秦安大地灣房屋建筑遺址很相近,都屬于宮殿式建筑。北京故宮有三座大殿,它們雄偉恢弘的氣勢,讓我驚嘆不已。而F1的室內部分竟然比保和殿的建筑面積還要大,四根木柱的直徑在0.8至0.82米之間,同曲阜孔廟的柱子差不多一般粗,其規(guī)模體量在同時期無出其右。整個宮城超過了3600平方米,相當于9個籃球場,在那個時代可謂是宏偉至極了,是迄今為止發(fā)現的五千年前我國規(guī)模最大的宮殿建筑群。宮城外圍有宮墻和壕溝,還有多處居住區(qū)域、夯土遺址和溝渠水利設施,南佐遺址總面積超過了600萬平方米,是我國北方發(fā)現的商代以前最大的遺址。它和太湖畔的良渚遺址宛如一對雙子星,在歷史的天空里交相輝映。南佐遺址是軸對稱加中心對稱建筑群,嚴整程度超過了良渚遺址。

南佐遺址原名疙瘩渠,是因為這里有九個土臺。南佐先民為什么要夯筑這些臺基,目前還沒有定論,用來祭祀的可能性最大。現在能看到四個殘存的土臺,殘高5到7米。最北邊的臺子是圓形,東西兩邊的臺子都是方形,當時土臺的面積約有40平方米。相傳周先祖曾在這里牧馬,修建了這九個墩臺,每個墩臺由一位仙女駐守,種一種顏色的花。每年鮮花盛開時,九位神女沐浴梳妝,將花灑向空中以祭天地,所以當地人把這些土臺叫“九女綰花臺”。傳說終歸是傳說,自然不能作數,卻流淌著慶陽人對那段歷史深深的敬意。夏朝太康失德,后羿發(fā)動叛亂,周人先祖不窋失去了農官的工作,為了避禍,率領部族來到了今天的慶城縣縣城周邊定居耕種,后來周人部族逐次南遷逐漸興起,因此慶陽被認為是“周祖復興之地”,如今慶陽的好多地方仍然流傳著周先祖的故事。周人先祖曾在這里教民稼穡,讓這片土地煥發(fā)出了勃勃生機,懷著深深的禮敬之情,慶陽人把這段歷史寫進了最美的故事里。他們不曾想到,腳下這塊看似平常的土地,在周人到來的1000年之前,已經孕育出了一個璀璨奪目的文明,照亮了歷史的天空。

一直以來,西方對我國5000年文明史持懷疑態(tài)度。他們認為,要稱之為“文明”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要素,文字、城市和冶金術。按照這個標準,西方只認可我國自商代以來3300年的文明史。在殷墟發(fā)現之前,他們也曾質疑過商代的存在。錢穆先生認為,國民應該對本國以往歷史抱有溫情和敬意。我覺得把先人的歷史搞清楚是對他們最大的禮敬,將其言之鑿鑿的寫入史冊是對歷史最大的尊重,這也是我們肩負的歷史責任。從現實層面講,追溯實證歷史關系著文化自信,決定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底氣硬不硬、腰桿直不直!西方提出文明標準,有壟斷國際文明話語權的意圖。其文明標準的樣本范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,僅僅限于兩河流域,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意義。如何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,我們不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,我國學者提出了“文明”的中國標準,即城市、階級和王權國家。南佐遺址發(fā)現了體量龐大的建筑聚落,說明那個時代已經有了城市。修建這些建筑,需要強大的社會公共權力科學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,這證明當時的隴東地區(qū)已經進入了王權國家,有了階級分化。南佐是這個王權國家的都邑,它的控制范圍可能涵蓋了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(qū)。南佐古國已經達到了文明的高度,對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具有重大的意義。僅憑這一點,我對腳下的這塊土地已是崇敬萬分。

這個王權國家距今約5200年到4800年,與黃帝時代大致重合,生活區(qū)域也很接近。隴東地區(qū)至今流傳著許多關于黃帝的故事傳說,如黃帝與岐伯論醫(yī)、黃帝問道廣成子,還有許多與黃帝有關的遺跡,如子午嶺下的黃帝冢、黃帝問道的雞頭山。講到這里,可能有人會罵我厚顏無恥,黃帝部族的主要活動區(qū)域應該在陜西北部一帶才對,與慶陽有什么關系呢?黃帝部族繁衍發(fā)展了數百年,不會只在一個地方生活,應該是不斷遷徙擴散。我們都知道“軒轅黃帝”,他是黃帝部族巔峰時期的部落首領,但黃帝部族的首領肯定不只有一代一人。子午嶺古稱“橋山”,那么正寧縣的黃帝??梢苑Q為“橋山黃帝?!保赡苁悄骋淮S帝。知名史學家、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認為,黃帝部族主要的活動區(qū)域在陜北和隴東。南佐古國與黃帝部落究竟有什么樣的關聯,還需要學者們繼續(xù)考證。南佐遺址至少帶出了一種可能性,我們可以大膽想象,它是某一時期黃帝部族的都邑。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人們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認識,對認識甘肅和隴東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具有重大意義。

南佐先民曾在這塊土地上勞作生息,創(chuàng)造了同時期中國最為耀眼的文明。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個日出日落,這個文明轟然倒下,被深埋在黃土之下。從時間的角度來看,任何一種文明或者一個王朝,終究都會湮沒在歷史的塵土之下,但這并不會熄滅南佐文明的光芒,這光芒從五千年前照向了今天,照亮了歷史的天空。

我回過神來,陽光從云層的縫隙里穿透下來,將眼前的南佐遺址照耀得金光閃閃。

作者簡介

米秀濤,就職于環(huán)縣毛井某單位,文學愛好者,西部散文學會甘肅分會理事,作品散見于《西部散文選刊》《中國旅游文化網》《文學百花苑》《隴東報》等報刊。

編輯:吳樹權
相關稿件
看一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,成人毛片在线视频,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,四虎成人免费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