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隴東報數字報

  • 掌中慶陽客戶端

首頁 >
【文化中國行·時光里的非遺】袁吉昌的“戲本人生”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開微信,點擊 “ 發(fā)現 ” ,使用 “ 掃一掃 ”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

新甘肅·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萍

初夏時節(jié),走進慶陽市環(huán)縣合道鎮(zhèn)陳旗塬村,一位精神矍鑠的耄耋老人正在一絲不茍地創(chuàng)作皮影戲劇本。今年82歲的袁吉昌是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戲第五代傳承人,寫戲本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6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學習和創(chuàng)作,用初心守護非遺。

一塊白布,五尺紗窗,一盞青燈,戲班子一響,光與影的照耀下,皮影藝人們在幕后將世相百態(tài)故事娓娓道來。

從小,袁吉昌就癡迷于皮影戲,每次有皮影班子來村里表演,他總是要鉆到人群前面,目不轉睛地盯著看。

“上小學的時候,我們學校就在廟堂附近,每年廟會的時候,都有戲班子來這里唱戲,我就成了皮影戲的‘忠實粉絲’?!痹f,皮影人在幕布上飛躍翻騰,藝人們唱腔抑揚頓挫,他便被深深吸引,看皮影戲就成了學生時代的期盼。

一次偶然的機會,袁吉昌被環(huán)縣第四代傳承人敬廷璽發(fā)現并“納至麾下”?!靶W的時候,我和有著同樣喜歡皮影的老師用木頭自制二胡,經常在放學后就到山崗上反復練習。”袁吉昌說,一天黃昏,剛好被來這里演出的敬廷璽發(fā)現。18歲時,袁吉昌正式拜師學藝,開始學習雕刻皮影、吹拉彈唱。從此,袁吉昌“拿”起皮影,再也沒有撒開手。

皮影戲是一門動靜相得的藝術,考驗著幕后每一個表演者。一個影人至少被三根操縱桿操縱,而一個表演者要能控制兩三個影人的動作,還要配合音樂兼顧唱念,為了把這項藝術學精學好,皮影班的每位成員每天都在勤學苦練。

“我現在還能清晰地回憶起,當時跟著師父同臺表演的第一本戲就是‘煙鬼顯魂’,雖然當時的唱詞我已經熟記于心,但是我從來沒見過戲本子!”提到皮影戲本,袁吉昌流露出幾分傷神?!拔覀兡菚r候學皮影戲,很多都是靠口口相傳。師父唱,我們聽,然后背誦下來,每每到演出結束,我才點著煤油燈工工整整默寫出來?!?/p>

袁吉昌是戲班子年齡尚小且勤下功夫的典型,師父也被他的好學所感動,經常在閑暇之余躺在炕頭瞇著眼睛一段一段地唱,袁吉昌一遍一遍地寫,一個本子有時候需要好多天才能完成。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,師父才從戲箱子里拿出幾本新戲,讓徒弟們愿意學的拿去抄寫,夜晚“挑燈抄戲”成了他學習皮影戲生涯最重要的一部分,也為他日后的成長奠定了基礎,也正由于默寫、聽寫、抄寫戲本,讓袁吉昌對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戲的理解更加深刻。

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戲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袁吉昌對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戲投入了畢生心血,不單單是一種情懷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。“我這一包袱的戲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,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個真心熱愛和努力好學的徒兒,將我這一生所學傳承下去,也希望能在下一代發(fā)揚光大。”

皮影戲涵蓋繪畫、雕刻、彈唱、編劇等多種藝術,而袁吉昌幾乎樣樣精通。2018年,袁吉昌成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——更是“守”藝人,但現已八十多歲的他常常感嘆:“我老了,一定要把接力棒交給后輩?!?/p>

紀錄片《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》導演羅易成曾說,“守藝人”像勇士一樣,倔強地守護著手藝,也守護著一個國家的詩意與鄉(xiāng)愁。

在袁吉昌一本已經泛黃的筆記本上,他工工整整地寫著這樣一段話:“我把環(huán)縣道情皮影戲比作一朵山花,希望它更加發(fā)揚光大,更加興旺昌盛,更加絢麗動人?!?/p>


編輯:吳樹權
相關稿件
看一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,成人毛片在线视频,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,四虎成人免费视频